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REST FUL架构读后感
阅读量:7025 次
发布时间:2019-06-28

本文共 1184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由于新公司的web架构是REST  所以也看了相关说明:

对于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做下总结:

1 资源/负载的自描述性

rest架构中重新审视了资源的定义,REST系统中所传递的各个消息的负载需要提供足够的用于操作该资源的信息,如如何对资源进行添加,删除以及修改等操作,并可以根据负载中所包含的对其它各资源的引用来访问各个资源。这也对负载的自描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无状态约束

  • "状态"的概念是什么

           一个Web应用程序协议的“状态”在通常指的是为两个相互关联的用户交互操作保留的某种公共信息,它们常常被用来存储工作流或用户状态信息等数据。这些信息可以被指定不同的作用域如page,request,session或全局作用域,而存储他们的责任也同样可以由Client端或Server端负责。

          服务调用过程中有两种“状态”:应用状态(Application State)和资源状态(Resource State)。应用状态指的是与某一特定请求相关的状态信息,而资源状态则反映了某一存储在服务器端资源在某一时刻的特定状态,该状态不会因为用户请求而改变,任何用户在同一时刻对该资源的请求都会获得这一状态的表现(Representation)。RESTful架构要求服务器端不保有任何与特定HTTP请求相关的资源,所以应用状态必须由请求方在请求过程中提供。

    例如session ID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用来标识某一会话状态的Key,将其传递给服务器端意味着这样一个请求:“请帮我取出这个状态信息”,也就是说这个请求假设响应方保有着状态信息。由于与某一特定请求相关的状态属于应用状态,而RESTful架构要求任何此类状态由请求方负责提供,所以传递Session ID被认为是unRESTful的做法。而用户的身份凭证信息作为一种应用状态,是被期望由请求方提供的,所以在请求中传递用户的身份凭证信息是符合RESTful架构规范的。

  • 为什么要使用无状态的架构

          虽然存储状态为企业软件开发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它也给分布式系统的其他方面带来了许多限制,比如在负载均衡方面,在有状态的模式下,一个用户的请求必须被提交到保存有其相关状态信息的服务器上,否则这些请求可能无法被理解,这也就意味着在此模式下服务器端无法对用户请求进行自由调度。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容错性,倘若保有用户信息的服务器宕机,那么该用户最近的所有交互操作将无法被透明地移送至备用服务器上,除非该服务器时刻与主服务器同步全部用户的状态信息。此外,由于HTTP本身不是一个有状态的协议,开发人员必须通过模拟实现状态的钝化与激活等。于是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无状态(Statelessness)架构风格属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ulalalastar/p/5555373.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Facebook内部人才建设潜规则
查看>>
JSP项目开发常用技术总结
查看>>
ConcurrentAsyncQueue 2012-02-23
查看>>
Android中快捷方式的创建和删除(ShortCut)
查看>>
IOS开发问题汇总
查看>>
修复VS 2010的Help Library管理器
查看>>
pgpool-II 的health_check_period 和 health_check_timeout
查看>>
iphone:使用NSFileManager取得目录下所有文件(遍历所有文件)
查看>>
ADPlus
查看>>
小智慧41
查看>>
巧用test判断来写shell脚本
查看>>
[置顶]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
查看>>
类装载器
查看>>
考勤处理脚本
查看>>
C++设计模式--观察员
查看>>
再造 “手机QQ” 侧滑菜单(二)——高仿左视图
查看>>
05.GitHub实战系列~5.发布版本之分支操作+Tag讲解 2015-12-14
查看>>
Leetcode: Basic Calculator II
查看>>
加壳学习笔记(一)-基础知识
查看>>
三、K3 WISE 开发插件《K3 WISE开发手册》
查看>>